“淄矿精神”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淄博市博物馆纪实
当斑驳的矿灯照亮时光隧道,当泛黄的史料诉说奋斗故事,一代又一代矿工用热血与坚守淬炼的“淄矿精神”,正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悄然传承。7月9日,我院“淄矿精神”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淄博历史展览馆与淄博市博物馆,在文物与史料中触摸工业文明的温度,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解码精神的力量。
淄博历史展览馆——触摸工业文明的脉搏
7月9日上午,调研团首先来到淄博历史展览馆。在"峥嵘岁月"展厅,德国殖民时期的铁制开采工具锈迹斑斑,却依然能窥见当年矿工们弯腰劳作的身影;转至“改革开放”展区,民族资本家自主研发的煤矿设备、新中国成立后轰鸣的机械化采煤模型,勾勒出淄博煤矿从屈辱到自主、从落后到先进的百年跃迁。
玻璃展柜里,一套磨损的安全帽与矿灯静静陈列。“你看这灯座上的划痕,像是老矿工们用双手磨出的勋章。”团队成员赵同学的指尖轻轻划过展柜,“在没有先进防护的年代,他们就是靠这些简陋装备,在黑暗的井下为城市挖开光明。”
淄博市博物馆——追寻红色矿区的革命记忆
下午,实践调研团转战淄博市博物馆,在“红色淄博”专题展览藏着更炽热的记忆。1922年淄博煤矿工人大罢工的黑白照片里,高举的标语牌仿佛仍在呐喊;抗战时期矿区地下党传递情报的密信原件,字里行间藏着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勇毅。
这些史料不仅记录着矿工们的革命斗志,更让“淄矿精神”有了滚烫的注脚——从罢工争取权益到支援前线抗战,从手工挖煤到科技兴矿,变的是生产方式,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担当。
本次实践活动让“淄矿精神”从书本里的文字,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力量;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'淄矿精神'不仅是淄博的宝贵财富,更是激励我们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。要将"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、开拓创新"的淄矿精神融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。(撰稿:姜逸飞、赵佳佳 摄影:“淄矿精神”实践调研团 指导老师:赵佳佳,蒋曼)